古代一两黄金能换多少白银?古代一两黄金等于多少白银
古代金银兑换比例的历史变迁
在中国古代,黄金与白银作为重要的贵金属货币,其兑换比例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朝代更迭、经济波动和矿产产量而变化,从秦汉至明清,一两黄金兑换白银的比例大致在1:5至1:10之间浮动,但具体数值需结合历史背景分析。
秦汉时期:黄金主导,比例较低
秦汉时期,黄金(以“镒”或“斤”为单位)是上层流通货币,白银尚未广泛使用,据《汉书·食货志》记载,1斤黄金(约16两)可兑换约5斤白银,即一两黄金约合5两白银,这一时期黄金价值较高,因白银开采技术有限,供应量较少。
唐宋时期:白银崛起,比例趋稳
唐代以后,白银逐渐成为重要货币,唐玄宗时期,1两黄金约兑换6-8两白银;宋代因海外贸易繁荣,白银流入增多,比例略降至1:6左右,南宋《梦溪笔谈》提到,金价“大抵岁以五六换”,即年际波动较小。
明清时期:银本位确立,比例攀升
明代初期,官方规定1两黄金兑4两白银,但因美洲白银大量流入(如西班牙银元),白银贬值,明末比例升至1:10,清代乾隆年间,1两黄金约值10-12两白银,这一比例延续至晚清。
影响兑换比例的关键因素
- 矿产供给:如明代美洲白银涌入导致银价下跌。
- 政策调控:政府赋税征收白银(如“一条鞭法”)会推高银价。
- 国际贸易: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带来金银流通差异。
现代视角下的换算
若以今日价格(1克黄金≈500元,白银≈6元)计算,古代1两(约37克)黄金相当于约30两白银,但历史比值远低于此,说明古代白银的实际购买力更高。
古代金银兑换比例是经济史的缩影,反映了货币体系、资源分配与全球贸易的互动,从秦汉的1:5到明清的1:10,这一变化见证了白银从辅币到主币的崛起,也为现代人理解古代物价提供了重要参照。
(全文约850字)
(责任编辑:基金工具)
推荐文章
-
我们的短期记忆只有10~15s,即使我们主动去记忆,能记下来的信息也不会多太多。...[详细]
-
Enegra (EGX)怎么买?Enegra (EGX)在哪里买卖交易?
难以单点突破全面覆盖,这是印度移动互联网不同于文化和社会大一统的中国市场的窘境。...[详细]
-
群雄并起 受RIO成功的刺激,一众白酒、啤酒、食品企业高调进入预调鸡尾酒行业,其中最疯狂的是黑牛食品。...[详细]
-
朱建曾经在一个餐厅问厨师,现在还熬高汤吗?对方回答:不熬了,太费时了。...[详细]
-
确实不是,我这么说你大概能理解了:这个世界上想当老板的人远远多于能当老板、当了老板的人。...[详细]
-
在这场闹剧中,我们也能看到各大平台对于错误舆论进行正向引导、斧正能力的差距。...[详细]
-
作为官方生日的12月12日代表的是其中一个面向,niconico通过母公司Dwango的动画分享服务Smilevideo向用户提供正版的视频资源,从而聚集起了niconico最早的一批用户。...[详细]
-
仅从李宇向我们透露的NPS值(净推荐值,亦可称口碑,是一种计量某个客户将会向其他人推荐某个企业或服务可能性的指数)来看,77%这个数字的确很漂亮。...[详细]
-
我做过几年科技媒体记者,然后去了一家公司做PR,在我写稿的那几年里,我和大部分同行都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日常跑会,采访,写稿,梦想着有一天自己的稿子能够十万加,然后自己在圈子里扬名立万。...[详细]
-
空空狐曾于2015年6月获得由红杉资本领投的2000万人民币A轮风险投资,2015年8月获得由昆仑万维领投的1500万美金B轮风险投资。...[详细]
热点阅读